top of page

AWS Public Case Study: Elite Cloud Assists Archaeologist in Completing AWS Migration

概述


本次遷移專案的目標是將廣告投放系統遷移至 AWS,主要涉及在容器叢集中管理客戶端。遷移範圍包括廣告引擎、演算法策略、運營後台、計費平台、廣告庫、廣告投放平台 API 存取服務等完整系統,遷移至 AWS 新加坡區域。Elite Cloud 協助 Archaeologist 理解 AWS 服務,設計雲端架構,並支援專案測試、服務遷移與部署優化。該專案計畫於 2024 年 1 月啟動,並在 2 個月內完成遷移工作,後續持續提供業務穩定性與增量成長的支持。


專案目標


GCP 託管服務遷移


由於 Archaeologist 深度使用 GCP 託管服務,遷移至 AWS 需要專業技術服務商協助匹配對應的 AWS 服務。此工作涵蓋 GCP 至 AWS 服務適配、遷移可行性研究、遷移方法驗證等。因供應商產品、系統架構及部署方式的差異,該遷移與重建工作量相當大。


緊湊的專案遷移與重新部署時程


Archaeologist 尋求具備快速部署與遷移能力的服務商,目標是在 2 個月內完成遷移與部署測試。考量到 Archaeologist 的人力資源有限,以及可能需要較長的資料庫升級測試週期,AWS RDS MySQL EOS 的時間線可能會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合作夥伴提供適當的解決方案。


AWS 專業指導需求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風險與試錯成本,Archaeologist 希望獲得專業支持,以加速完成廣告投放平台在 AWS 上的架構設計、遷移與部署。


預期專案交付標準


Archaeologist 將根據以下主要標準來評估專案是否成功:




Elite Cloud 為 Archaeologist 提出的架構設計


為了滿足 Archaeologist 的需求,整體業務系統採用了以下架構,重點實施以下方面:


Elite Cloud 為 Archaeologist 提出的架構設計


AWS 架構設計考量

  • 運維管理:確保系統穩定與維運效率。

  • 安全性:加強身分驗證、權限管理與日誌監控。

  • 高可用性:透過多可用區部署,提高業務持續性。

  • 效能最佳化:使用自動擴展技術以適應流量變化。

  • 成本控制:精確規劃資源使用,優化開銷。

  • 可持續性:運用 AWS 最佳實踐,確保長期穩定運行。


Landing Zone 規劃

  • 協助 Archaeologist 合理劃分網路層級,使各業務操作易於區分與管理。

  • 保留獨立測試可用區子網,並與生產環境隔離,以確保開發與測試不影響正式運行。


DNS 與負載均衡設計

  • 建議 Archaeologist 採用配置式網域名稱解析方式,使用 EKS 的 Ingress 與 ALB 負載均衡器,確保機器分布於多個可用區。

  • 強化業務安全性、擴展性與容錯能力,降低單點故障風險。


權限與日誌管理

  • 使用 AWS IAM 和 CloudTrail,協助管理 Archaeologist 的權限、操作記錄與帳號威脅檢測。


監控與告警設計

  • 配置 CloudWatch 監測 EC2 狀態變更、健康狀況、記憶體使用率、CPU 使用率等事件。

  • 使用 AWS 託管 Prometheus 收集 EKS 叢集與計算資源監控指標,並與 CloudWatch 整合進行告警與 SNS 郵件通知。


核心業務 EKS 叢集設計

  • 多可用區 Worker Nodes 部署,確保業務可用性。

  • 考量 Archaeologist 促銷期間的高突發流量需求,系統需具備高效的自動擴展與縮減能力。

  • 採用 Karpenter 作為 Kubernetes 自動擴展工具,加速應對資源需求變動,大幅降低運維負擔。

  • 核心業務部署於 EKS 叢集,並透過 ALB Controller Ingress 對外提供服務。

  • EKS 叢集最小 8 節點,最大可擴展至 30 節點,滿足高峰期需求。

  • EC2 節點預設配置 GP3 磁碟,可根據需求彈性擴展存儲空間。

  • 節點部署於私有子網,避免對外暴露,提高安全性與控制性。

  • 節點群組的安全組僅允許來自 EKS 叢集與 ELB 的存取,加強存取控制。


遷移成功交付標準

  1. 解決方案符合需求。

  2. 遷移文件完整且符合要求。

  3. 應用程式與數據遷移完全完成。

  4. 遷移後功能運行正常,符合業務需求。

  5. 按照協議範圍完成遷移設計與實施,並確保切換後業務穩定運行 15 個工作日。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