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EC2 規格怎麼看? 挑選適合你的雲端伺服器!
AWS EC2 規格怎麼看? 挑選適合你的雲端伺服器!

AWS EC2 規格命名是一套規律,懂了之後就能判斷實例的用途、效能世代、處理器架構與規模。這篇文章讓你用最簡單的方法掌握挑選關鍵。

AWS EC2 規格命名快速解碼

EC2 規格命名

Amazon EC2 規格名稱由一組字母與數字組成,用來描述實例的用途與硬體特性。結構通常包含 系列 (用途)世代 (硬體更新代數)附加屬性 (處理器或功能)大小 (規模)
例如:

  • m6i.large → m=泛用型、6=第六代、i=Intel 架構、large=中型規模
  • r6idn.2xlarge → r=記憶體優化、6=第六代、i=Intel、d=本地 NVMe、n=強網路、2xlarge=2 倍大型

透過理解這些代碼,新手就能像挑電腦規格一樣,依照用途快速找到合適的實例,避免多花冤枉錢,詳細及最新的規格可以參考 AWS 官方網站

系列 (Instance Family):決定實例的用途類型

EC2 實例家族
EC2 不同系列的優勢比較

Amazon EC2 的「系列」代表實例的用途定位。不同系列針對不同工作負載設計,新手只要掌握各系列的主要特性,就能快速縮小選擇範圍。常見的系列如下:

系列用途定位特色說明適合場景
t 系列(突發型)入門/低成本採 CPU 信用機制,平時便宜,突發時可短暫衝高運算力測試環境、小型網站、低平均負載服務
m 系列(泛用型)平衡型CPU、記憶體、網路均衡,最常見的萬用款Web 伺服器、企業應用、容器服務
c 系列(運算優化)高運算效能提供更多 vCPU、較高時脈,適合計算密集工作轉碼、批次處理、科學計算、微服務
r/x 系列(記憶體優化)大容量記憶體每 vCPU 提供更多 RAM,適合處理大型工作集資料庫、快取、記憶體分析
i/d 系列(儲存優化)高 I/O 效能內建 NVMe SSD,本地存取速度極快,但資料不持久OLTP、交易系統、日誌分析
g/p 系列(GPU 加速)圖形與 AI搭載 GPU,適合需要平行運算或視覺處理的應用機器學習推論/訓練、3D 渲染、視覺工作負載

系列挑選重點

  • 先想用途:只要鑑網站 → m;資料庫需求 → r;AI 應用 → g/p;高儲存需求 → i/d
  • 再看預算:低成本先用 t 系列;長期穩定服務選 m/c/r
  • 最後考慮擴充:確定規模後,再往上加大尺寸(large → xlarge → 2xlarge)

世代 (Generation):硬體更新迭代的差異

在 EC2 的命名裡,數字代表世代 (Generation)。數字越大,表示這個系列的硬體版本越新,通常效能更好、性價比更高。

從 AWS 與實際用戶的 benchmark 看來,不同世代之間通常會有 15%~40% 的效能/價格效能差距。舉幾個例子:

  • Graviton2 架構的 M6g:比起 M5 系列,在許多常見工作負載中可提供 高達 40% 的價格效能提升
  • Intel 架構的 M6i:相比 M5,價格效能約 提升 15%,並支援更高 vCPU/記憶體、更強網路頻寬與本地 NVMe。
  • Graviton3 架構的 M7g / R7g:比前一代 M6g / R6g 快約 25%,尤其在計算與記憶體頻寬表現上更優。

因此,若你的工作負載偏向 CPU 密集、網路傳輸量大、或需要高 I/O,選擇最新或次新的世代通常能帶來實際效益;但如果只是小型 API、測試環境或低負載服務,舊世代也能滿足需求並節省預算。

世代差異可能的影響?

  • 效能提升:新一代通常有更快的處理器、更高的網路頻寬或更好的儲存效能。
  • 成本效益更佳:同等價位下,新一代的單位效能更好,有助於降低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 可用區支援:部分舊世代在新區域可能無法建立,長期規劃時建議選擇較新世代。

選擇建議

  • 新專案:優先選擇最新世代,避免日後相容性與升級困擾。
  • 舊專案:如果已部署在舊世代,建議規劃逐步遷移,利用新世代獲得更好的性價比。

附加屬性 (Attributes):處理器與功能特徵

在 EC2 命名中,世代後面的字母代表附加屬性。這些屬性可能表示 處理器架構,也可能代表 額外功能,不同的組合會影響效能、成本與適用場景,下面我們列出了幾個常見的代號。

符號代表意義說明常見範例
iIntel使用 Intel Xeon 處理器m6i、c6i
aAMD使用 AMD EPYC 處理器,通常比 Intel 便宜m6a、r6a
gGravitonAWS 自研 ARM 架構,效能/價格比高m6g、c7g
d本地 NVMe 儲存提供 Instance Store,本地 SSD 高 IOPSm6id、r6id
n高網路效能支援更高頻寬/EFA,適合 HPC、分散式應用c7gn、r6dn
e高頻 CPU提供更高時脈,適合需要高單執行緒效能z1d
z超大記憶體特別針對需要極大記憶體的工作負載u-、z1d

注意:這些屬性可以組合出現。例如:r6idn = 記憶體優化、Intel CPU、帶 NVMe、本地碟 + 強網路。

選擇建議

  • 處理器相關 (i/a/g)
    • Intel(i):相容性最佳
    • AMD(a):性價比高,適合想省錢又要 x86 的場景
    • Graviton(g):新專案、容器化應用的首選
  • 功能相關 (d/n/e/z)
    • d → 需要超高 I/O(但注意資料不持久)
    • n → 大規模網路傳輸、HPC、分散式應用
    • e → 適合需要高單核效能的工作負載
    • z → 極大記憶體需求(特定分析或 SAP HANA 類型應用)

大小 (Size):vCPU 與記憶體的規模組合

在 EC2 命名中,最後的 大小 (Size) 表示實例的規模。這就像衣服的 S、M、L、XL,同一系列會依照大小不同,給你成倍增加的 vCPU 與記憶體資源。

常見規模對照

  • nano / micro / small → 入門與測試,資源極少,適合學習或小流量網站
  • medium / large → 多數應用的起手式,足夠支援一般 Web / API 服務
  • xlarge / 2xlarge / 4xlarge… → 規模逐級放大,每升一級,CPU 和記憶體大多翻倍
  • metal → 「裸金屬實例」,直接使用物理主機,沒有虛擬化層,效能完整呈現

選擇建議

  • 先穿得下,再穿得好:先用能跑得動的最小規格,再根據監控數據決定是否升級。
  • 別一開始選 Oversize:規格過大會造成浪費,就像穿太寬鬆的衣服既不合身又花錢。
  • 用監控來調整:透過 CloudWatch 追蹤 CPU、記憶體與 I/O,若長期使用率超過 70–80%,再考慮升級到更大尺寸。

不知道怎麼選?交給勤英科技

Amazon EC2 的命名雖然一開始看起來複雜,但只要掌握 系列、世代、附加屬性、大小 這四個元素,就能快速解讀規格名稱,挑選出最適合的雲端伺服器,避免因為選錯而多花錢。

如果你還在猶豫該選哪個 EC2 規格,或是覺得目前的雲端費用太高,勤英科技(Elite Cloud) 可以幫你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我們是 AWS 代理商,熟悉 EC2 規格與定價模式,能協助企業做出正確選型,同時規劃 成本優化,避免資源浪費。

author avatar
Kevin Chou
Marketing Manager at Elite Cloud. Specialized in cloud cost optimization, FinOps, and multi-cloud strategy across AWS, Google Cloud, and Azure. Experienced in digital marketing, analytics, and content strategy for enterprise cloud solutions.
AWS EC2 雲端伺服器